生涯罰球命中率只有 .527 的「俠客」Shaquille O’ Neal 有接班人了!那就是底特律活塞隊的明星中鋒 Andre Drummond!(生涯至今罰球命中率 .385)
今天在面對休士頓火箭隊的比賽中,Drummond 一個人就站上罰球線 36 次,只投進 13 球,寫下聯盟單場最多罰球沒進的新紀錄,最近一次的紀錄是由洛杉磯快艇隊的 Deandre Jordan 在去年 11 月 30 日的 22 次。
著名的「駭客戰術」讓 O’Neal 頻頻上罰球線,藉此凍結時間,用來爭取進攻機會,但是這場比賽卻出現九秒內,同一人連續五次犯規的詭異情況!
到底在幹嘛?>>
跟著 Washington Post 的記者 Des Bieler 一起還原當時情境:
“Down by nine at halftime, the Rockets came out of the locker room clearly determined to sacrifice any semblance of actual basketball in pursuit of a comeback. They put little-used K.J. McDaniels on the floor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getting the Pistons into the bonus by committing five quick fouls.”
「上半場結束火箭隊落後九分,離開休息室的時候決定要犧牲掉籃球正規的打法,來尋求逆轉。他們把少上場的 K.J. McDaneil 擺在場上,執行連續五次犯規,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目的,就是把活塞隊球員(Drummond)送上罰球線」
“semblance” 「外表」,這裡比較接近「正規的打法」、「表面的默契」,因為比賽規則中其實沒有寫明不能連續對同一人犯規,但是這樣導致比賽很難看,就跟整場都緊迫盯人一樣,姑且不論體力是否能夠負荷,觀賞性一定大幅降低。
“sole purpose” 「唯一的目的」,”sole” 有「單一的」、「唯一的」之意,同時名詞也指「鞋底」,也可以代指「球鞋」。著名的球鞋網站 Sole Collector 就是以此命名。
“bonus” 「額外的獎賞」,籃球中指的是「罰球」,跟 “free throw” 都是籃球正式用法。而「罰球線」則稱做 “free-throw line” 也有一種俏皮的說法是 “charity stripe”「送分線」,”charity” 是「慈善」、「施捨」的意思,因為在罰球線上罰球就跟送分沒兩樣,因此得名。
當你看官網比賽數據時,找到 “FTM” 就是「罰球命中」”free throw made”,而 “FTA” 則是「罰球次數」”free throw attempt”。
【考考你】
有一種罰球方式稱作 “granny shot”,你知道是哪一種嗎?試著找到照片來回答吧!
Drummond 本場總共獲得 17 分,靠罰球獲得 13 分,罰球沒進的次數(23 次)比 Stephen Curry 本季至今為止還多(237 次罰球、22 次失手),實在是太扯了!而火箭隊執行的創意戰術卻沒有帶來勝利,最終還是以 114 比 123 輸給了來訪的活塞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