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差別的團隊攻擊:馬刺與老鷹

2014年的總冠軍聖安東尼奧馬刺,帶給NBA籃壇一股嶄新的力量,雖然有名人堂等級的三巨頭坐鎮,但主帥Gregg Popovich仍採取養生打法、團隊皆兵,不分主將副將,透過不斷的傳導、擋拆、空切、三分,只為尋求合理的空檔出手,被譽為籃球運動的極致。

這種團隊打法,講究配合與默契,回歸籃球的基本,也有點國際籃球的味道;即便沒有強大的運動力,但只要有優異的籃球智商,融入體系後,每位球員都能有所發揮。

此風格中,教練地位崇高、主導一切,不因明星球員而有所更改;所以管理階層與教練的搭配也得充分配合,才能找來合適的球員。而團隊打法需要精密的執行,才能完成許多的跑位與傳導,更注重球員間的默契及陣容穩定性。因此陣中一組穩定的核心:擅打聯盟顯學Motion及擋拆的搭檔,輔以一票三分射手,將是基本配備。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始終如一:馬刺穩定的秘密 )

馬刺就是最標準的例子。雖然2011年季後賽爆冷敗北,但該時就已經從五年三冠的Tim Duncan核心轉變為團隊球風。在Popovich與總管R.C. Buford的打造下,圍繞Tony Parker-Manu Ginobili-Duncan的核心建軍,選來Kawhi Leonard、找來Danny Green與Patty Mills等年輕射手,輔以策應好手Boris Diaw,常常能見到Parker與Duncan的高位擋拆開啟攻勢,然後以底角的三分空檔長射入網做為結尾。而Popovich堅持的養生球風,降低主將受傷機率,引入許多國際球員(Ginobili、Tiago Splitter、Marco Belinelli),團隊意識濃厚;從2012年打進西冠、2013年衝擊冠軍、2014年完美奪得冠軍,寫下無差別團隊風格的顛峰。

馬刺風格已經慢慢滲入聯盟,許多球隊紛紛聘請馬刺的管理人員及教練,像是亞特蘭大老鷹就被稱為「東區馬刺」。身為上季東區龍頭,寫下隊史新猷60勝,新科年度最佳教練Mike Budenholzer就是Popovich昔日助理教練,建軍風格也一如馬刺。Budenholzer自2013年上任,很快的建立主控Jeff Teague與長人Al Horford的擋拆核心,輔以全能前鋒Paul Millsap,加上一票三分好手Kyle Korver、DeMarre Carroll等,短短兩年就打造出一支強權勁旅,2014年將東區第一的印第安那溜馬逼入七場決勝,上季更打入東區冠軍戰。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跨越不了的恩師高牆:Popovich的教練樹)

看看老鷹在過往兩季都名列聯盟助攻第二名,而馬刺則是13-14球季的助攻榜首,兩隊也都採用十人輪替,而隊上的得分王都沒超過場均17分,只有團隊至上,沒有個人主義。這幾年下來,由馬刺與老鷹領銜的球風,已經蔚為潮流,但除了2014年馬刺成功奪冠以來,2013年的馬刺與2015年的老鷹都抵不住LeBron James隻手遮天,有人認為季後賽終究是王牌球員的戰場,在主將上場時間大幅提高下,板凳強弱的差異無法顯現;加上薪資條例的規範,球員的流動性變高,使得好不容易花上兩三年打造的陣容將一夕變化。

因此無差別團隊球風,仍然需要關鍵的單刀球員,在手風不順、進攻偶然當機時可以出手接管;再來也需要強化體系優勢,先確保核心陣容,再循序漸進的找尋稱職綠葉、並透過選秀培養新人。未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小馬刺」、「小老鷹」,慢慢遍及聯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聖安東尼奧馬刺的展望:

在三巨頭步入生涯終點之際,馬刺已經培養新星Leonard接班,更在夏天簽下頂級好手LaMarcus Aldrdige。Popovich將持續帶領並維持團隊球風,在Leonard-Aldridge新核心下,透過選秀及發展聯盟補來Kyle Anderson、Jonathan Simmons,並讓他們融入體系。馬刺仍穩健朝著下一個冠軍邁進。



亞特蘭大老鷹的展望:

Budenholzer於今夏接任總管,將繼續過往的成功方程式。雖然走了Carroll,但找來了同屬馬刺體系的Splitter,更決定建構專屬自己的發展聯盟,老鷹仍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然而老鷹仍缺少能獨力取分的進攻球員,只能期待日益進步的Teague與Dennis Schro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