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弱邊終結者 – Kawhi Leonard〈圖解〉

今年七月,馬刺總教頭 Gregg Popovich罕見接受媒體詳細訪談,談到「三分球」逐漸在聯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其中有一段訪談內容與今天的主題相關,內容大意是這樣:「防守規則改變了聯盟生態!它讓強邊防守可以多站一個人,讓包夾可以從四面八方不同角度而來。當然,如果能在受包夾後將球快速送往弱邊隊友手上,還可能比原先預期多得一分;或者利用再突破到禁區,替球隊找尋另一次機會!投三分或者滲透禁區,這就是演化過後的現代籃球。」訪談說到這裡,相信Popovich心裡肯定在竊笑,因為他的球隊正好有一名可以穩定完成這些任務的角色球員,他是馬刺弱邊終結者 – Kawhi Leonard。

別看今年馬刺給予Leonard有著全明星的出手待遇,許多人對於Leonard過去幾年在球隊的角色定位還不夠清楚明瞭。即便體能優質與身體條件擺在那邊,但在新人約前四季,Leonard並沒有獲得太多Set Play上的持球進攻機會,他不是馬刺發起進攻前三順位的Playmaker,原因有二點。一、地位:前面有合作十年的GDP頂著,論經驗與熟悉體系都無法與三位老鳥相提並論。二、處理包夾:面對多人夾擊略顯慌張,無法在第一時間吸引對手後找到空檔的隊友。

請繼續往下閱讀


Leonard有持球進攻,但多半來自於「防守反擊」或者「早期攻擊」下所完成的!利用自己出色的身體素質頻頻衝擊對方立足為穩的防守陣式,馬刺在傳換快攻上給了他相當大的「綠燈」去執行這些任務。但四年觀察下來,既不是隊上的Playmaker,生涯平均得分還能來到12.3分 ,除了優異的攻守轉換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在「弱邊終結」的能力了!

好的,回到主題來!什麼叫做弱邊終結呢?我們可以試著將球場用一條線將它分隔成兩邊,持球者拿球吸引大部分防守者目光的區域,我們把它稱為「強邊」;反之,離持球者較遠且防守者目光較不在意的區域我們把它稱為「弱邊」。而「弱邊終結」的定義就是,在非持球區域且防守相對薄弱的地帶,去完成得分都能稱之。

請繼續往下閱讀



範例一

可愛弱邊
圖〈1〉

以這個範例說明,馬刺Diaw持球與Duncan在高位執行Pick & Roll,吸引大部份快艇球員的目光〈黃框〉,但馬刺真正目的是要Leonard在防守比較薄弱的「弱邊」〈綠框〉,去完成這次進攻。




範例二

可愛弱邊1
圖〈2〉

另外這個範例,持球者Parker與Duncan在畫面下方做Pick & Roll吸引快艇球員的注意〈黃框〉,球在經過轉移後找到埋伏於弱邊的Leonard,利用再突破假動作晃開對手,完成Finish〈綠框〉。






把時間點拉回兩年前的馬刺與熱火總冠軍賽,絕大部分的人都漸漸忘了這件羅生門!為什麼前兩戰表現低迷且又不是球隊主攻者的Kawhi Leonard,可以在G3之後突然大爆發,且直落三一舉拿下最後總冠軍MVP?除了筆者曾經提過,馬刺要Leonard更靠近禁區幫忙防守後所帶起的防守反擊外,另一個關鍵就他在半場進攻徹底發揮熱火「輪轉防守」最怕的「弱邊終結」能力。




Kawhi Leonard總冠軍賽的防守反擊與弱邊終結回顧影片





其實Kawhi Leonard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他的「弱邊終結」能力!過去四年,這個論點幾乎沒有從分析專家口中被提到過。唯獨去年首輪季後賽,快艇教頭Doc Rivers在G3賽後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說:「馬刺讓Kawhi Leonard在打轉換邊攻擊!」我認為這個心戰喊話,是快艇系列賽最後勝出一個關鍵轉折點。Rivers這段喊話的用意是告訴馬刺:「我知道你們這幾年在玩什麽把戲。」;同時也提醒所有快艇球員:「不該只有提防馬刺持球的GDP,對於躲在弱邊非持球的Kawhi Leonard才該嚴加看管!」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記:

這篇內容可能會與本賽季有「大量持球」機會的Kawhi Leonard有點出入!想法是在去年馬刺被淘汰後就已經想寫的,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完成它。那時候壓根沒想到,新賽季馬刺會釋出這麼多球權給Leonard且持續穩定表現。不過也正好檢視Leonard從過往「包夾解圍者」演化成現在「包夾製造者」,角色稍微改變,但表現不減反增依舊穩定的可怕。
最後,很多關心馬刺的人想要問,今年另一名側翼Danny Green到底出了什麼狀況?我認為應該在領了大約的Green求好心切,一心想扮演好過去四年Leonard的弱邊終結者角色。

現在馬刺許多戰術除了站弱邊的人需要投進三分外,還要能從弱邊滲透到禁區後,再分出來給隊友製造機會。Green情況就像是能力有限又拼命想做好自己不擅長的切入與傳球,連帶影響到他最強項的三分投籃節奏了!反之,新成員Simmons突破能力不錯、三分好像也開始穩一點,立馬變成馬刺戰術上一枚可用的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