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事】:Super Spurs 刺別三日 黑衫軍的管理之道

原文發表於基本工事出版之NBA觀戰聖經(2014-15) — 2014/10/24

小市場的的馬刺已經成為聯盟標竿,他們出品的總管、教練、管理人員散居各隊。有評論這麼說:「其他球隊不僅想要複製馬刺經驗,更是想要『成為』馬刺。」


Photo by Tom Pennington via Getty Images
三年前的2011年4月29日,馬刺在灰熊聯邦快遞球場低頭不語步出球場時,當年61勝西區龍頭的黑衫軍,竟在首輪不敵老八灰熊,在史上留下慘痛的一頁。那多年來總是被提起的問號,看來已經成為真正的句號:「馬刺時代結束了。」

2011年的馬刺雖然平均年齡僅28歲,但核心三巨頭中,只有28歲的Tony Parker方當盛年,Duncan與Manu Ginobili都已年過33歲;菜鳥Gary Neal與Tiago Splitter都還稚嫩,顛沛流離的Danny Green在整個季後賽只打了7分鐘的時間,陣容是標準的青黃不接。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誰能想見,「刺別三年,刮目相看」,馬刺竟然高舉2014年的冠軍金盃,三巨頭仍在奪冠之途擔綱重任,中生代的Splitter與Boris Diaw,新生代的Kawhi Leonard、Green、Mills各有稱職表現。這三年來沒有改變核心、沒有重磅交易、沒有追逐大牌自由球員的馬刺,到底是如何完成這短短三年的「寧靜革命」,無痛無縫的轉型成為華麗球風,並進而奪冠呢?

在探討馬刺如何在三年內成功反轉登頂之前,不如先來看看馬刺的管理階層,他們的建隊主軸為何。小市場的馬刺,不若紐約、洛杉磯等城市有足夠的鎂光燈與市場,也沒有富豪老闆可以一擲千金、無視豪華稅的追尋頂級大牌,因此每個選秀權、每筆合約,都得深思熟慮。但馬刺卻擁有合作無間的管理階層三巨頭:老闆Peter Holt為人低調,對球隊是充分授權、信任專業,這也讓教練Greg Popovich與總管R.C. Buford不必擔心戰績壓力或是球員拿翹,可以專注於打造球隊。名教頭Popovich對於球員一視同仁,要求合理的打法,更在意保護球員,平均分配上場時間;而總管R.C. Buford為人低調圓融,擅於挖掘球員、衡量價值,也注重薪資空間的分配拿捏。這三人不但讓馬刺在場上場下都有良好的配合,更為馬刺形塑良好正向的球團文化,最終拿下冠軍只是水到渠成。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刺的管理策略,就是環繞著三巨頭Duncan、Ginobili、Parker為核心,不論季後賽最終結果為何,從不打散三巨頭,而從角色球員的補強與培養做起。馬刺不盲目追求大牌球員,以免卡住薪資,也有別於07年至10年在自由球員市場找尋資深老將,這三年來馬刺選擇從選秀、自家年輕球員、或被放棄的球員中尋找珍珠並進行培養。好處是球隊主要體系不必有太大的改變,而角色球員的更換也比較彈性,培養年輕球員也能讓馬刺長遠下來維持競爭力。

來看看這三年馬刺有哪些作為。

2011年的挫敗後,沒有進行改組重建,僅是透過交易,選進新秀Kawhi Leonard,補強三號位置深度。

隔年的縮水球季,季中換回毒瘤Stephen Jackson,但Popovich鎮得住這老子弟兵;在季末更一連簽下了乏人問津的Diaw與Mills,都是Buford漂亮的逢低買進。Popovich繼續實行全員皆兵的養生籃球,在Popovich的激勵下,Parker完全的接掌整支球隊,馬刺拿下50勝聯盟第一,不過絕好調的季末20連勝卻以四連敗給雷霆收場。

請繼續往下閱讀

12-13球季維持原班人馬,季中簽下了七呎長人Aron Baynes來補強禁區人手;注重休息室氣氛的馬刺,在季末砍掉開始不服管教的Jackson。季後賽馬刺催枯拉朽一路殺入暌違六年的總冠軍戰,不過第六戰因為Ginobili的失誤,錯失封王機會,最終第七戰敗給熱火。

這麼戲劇化的落敗,許多人認為36歲的Ginobili是該退休,37歲的Duncan也將油盡燈枯。但沒想到暑假時,Buford給了Ginobili兩年1400萬的合約,也以兩年600萬低價簽入Marco Belinelli。仍維持主力陣容、僅對配角球員進行小修小補的馬刺,最終在13-14球季打出更提升的團隊球風,以62勝拿下聯盟龍頭,更破紀錄的全隊無人上場超過30分鐘。季後賽首輪靠著Ginobili殺出重圍、西冠藉著Duncan發威重返決賽,再次面對當今第一人LeBron James,靠著小將Leonard破繭而出,馬刺打出總冠軍戰史上的華麗表現,復仇奪冠。
從這三年來可以看到,才剛拿下年度最佳總管的Buford並不會頻繁調整陣容,但對角色球員的微調與掌握買進時機都非常準確。Diaw、Mills及Baynes都是季中的簽約,Diaw與馬刺的團隊球風一拍即合,Mills的拼勁與三分火力,Baynes的體型與苦工,都是奪冠拼圖。因為戰績使得選秀順位後段的馬刺,也能把握交易機會選來Leonard,部分原因為看中他符合馬刺文化:低調、苦練;趕在當年封館前夕,投籃教練Chip Engelland對其進行三天特訓,苦練整個暑假的Leonard最終成為穩定的三分射手。

馬刺的確很在意球員的個人特質,Buford表示在選擇球員時,會去在意球員的背景、個性,能否適合且融入馬刺。許多球員都是經過推薦,如Diaw為Parker好友、身為澳洲國家隊教練的馬刺助教Brett Brown帶過Mills與Baynes。馬刺球員來自八個國家,教練Popovich兼容並蓄,樂於見到多元文化的交流;而場上嚴父的他,私下也很關心球員,這讓球員更能傾心為其賣命。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此之外,馬刺用心於培養球員,並不躁進。Green從一兩年前的聯盟邊緣人物,到現在稱職的三分射手,Splitter一開始適應不良,現在成為防守的穩健長人,馬刺總能耐心等待。

作風開明也是馬刺球團的特色,從當年的選進海外球員、放養歐洲計畫,到現在的養生籃球,以及新球季聘請的歐洲名帥Ettore Messina、史上首位女助教Becky Hammon,馬刺再再的寫下歷史。

在Holt、Popovich、Buford的細心打造下,馬刺成功的營造自己的文化,不短視近利,注重長期規劃,無私的球員,流暢的團隊球風,和樂的球隊氣氛,長期的核心球員,小市場的馬刺已經成為聯盟的標竿,他們出品的總管、教練、管理人員散居各隊。有評論這麼說:「其他球隊不僅想要複製馬刺經驗,更是想要『成為』馬刺。」這可以說是對馬刺管理階層,最大的讚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