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你不能不知道的跑位,從傳統三角到現代牛角戰術

籃球戰術系統一直都在演進,但是很多基礎的元素總是亙古不變。「Pinch Post」就是一個從傳統三角到現代牛角, 整個 NBA 聯盟 30 隊都在運用的團隊作戰走位。

今天要介紹的「Pinch Post」存在了很久,從老公牛時代傳統的三角戰術就常見。在三角戰術裡面,「Pinch Post」常用於強邊 (有球邊) 三角都沒有機會的時候,作為強弱轉換最關鍵的中繼點。

話不多說,先欣賞一下復古公牛隊的「Pinch Post」示範,大概有個概念,我們再來細說慢解。


三角戰術的基本布陣很簡單,就是在強邊的側翼、底角和低位放上三名球員,落位如圖中的黃色三角形。

但是三角戰術也不代表就這三個人在玩,其他人都只有看戲的份。畢竟防守的重心也同樣都放在這個地方,當三個點都被對上,尤其是低位的機會餵不到的時候,弱邊的兩個人就是球隊的救命仙丹。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時,若是持球的側翼球員適時地把球轉移到弧頂,一攤死水瞬間又活了起來,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快速執行「Pinch Post」,抓住原本弱邊防守較放鬆的機會找到突破點。





球一旦到了弧頂,弱邊的中鋒必須同時走位到我們今天的主角「Pinch Post」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被罰球圈線和三分線夾住的這個甜蜜區域,如下圖的黃色圓圈處。

走位完成,弧頂的後衛再把球交給走位上來的中鋒。



中鋒接球後,並不會轉身面框,反倒是繼續背對籃框、面向三分線外。弧頂的後衛此時啟動擺脫對手,朝向中鋒身旁空手走位,準備接應。

在交錯的瞬間,中鋒會把球放低,將球遞給後衛。兩人彼此肩膀的縫隙越小越好,這樣就有類似擋拆的效果。與擋拆不同的地方在於,持球主導方是內線球員的策應,而不是後衛的盤球,但目的同樣是要逼迫防守方做出錯誤的決定。

別忘了,一點點溝通不良或換防不及,都可能會導致連鎖反應製造攻擊機會,這些都是現代掩護很注重的觀念。



看完了圖解,相信你也很好奇實際上在比賽中跑起來的樣子,我們馬上就來看這波進攻走位影片: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方面,現代 NBA 全聯盟 30 隊都常使用的牛角戰術,因為兩名內線球員都站在標準的「Pinch Post」位置 (圖中兩個藍底位置),所以又再為這種戰術啟動的經典方法添加色彩,衍伸出了無數的變化。



像是球迷們都非常熟悉的勇士隊「Elevator Doors (電梯門)」戰術,啟動時第一拍的假遞手傳球,吸引防守方注意:


還有灰狼隊也利用了 Kevin Love 少見的內線球員三分球能力,超有創意地把「Pinch Post」反著打,讓後衛去幫 Love 掩護,拉一步出來砍三分:


看完了這一系列各隊「Pinch Post」的變化,新賽季還有一個令人期待的隊伍,就是有著 Phil Jackson 和 Derek Fisher 坐鎮的尼克隊。

這個曾經帶給 Michael Jordan 和 Kobe Bryant 數個冠軍戒指的三角戰術,會給 Carmelo Anthony 多大的提升?或許我們可以看著夏季聯盟的尼克隊想像一下,如果是 Melo 在這個點上,他們還能再玩出怎麼樣的「Pinch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