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騎朝悲話──Mark Price與屍首隊

1982年,奧克拉荷馬州的高中籃球明星後衛Mark Price正待價而沽等著大學隊伍。Price的父親Danny是大學籃球教練,對Price而言這是個天賜幸運,他從小就在場邊觀看大學籃球操練,要練習時不愁沒場地,日後一手投籃的標準姿勢也拜父親所賜。更重要的是Danny灌輸給小Price的觀念:投籃的準度終究取決於你苦練的程度。Price於是花上大把時間修正、精煉投籃姿勢「因為我不夠高大,所以要加倍苦練」Price道。事實上也的確有球隊認為他體型過於瘦小,速度不夠迅捷,無法在對抗性高的大學賽事生存,當時NCAA大西洋聯盟(ACC)的強隊北卡羅萊納大學就抱持這種想法,雖然觀察過Price卻沒有延攬他入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CC有著許多傳頌球迷耳中的名門強隊如北卡、威克森林、杜克等。亦有新球隊不斷加入,1979-80年球季「黃蜂」(Yellow jacket)喬治亞理工學院加入後,1981年球季打出4勝23敗的戰果--在ACC單季要贏不到4場也是很困難的。三十四歲的年輕教練Bobby Cremins能作的就是蒐集各個位置有天分的同學,顯而易見地,這當中包括一個好控衛。「我們迫切需要一個PG,我打電話給助理教練Felton,請他跑遍全國也要幫我找到」一段時間後Cremins收到回電,助理教練找來了一個身高六呎,長相溫文卻有兇狠鬥志的白人男孩。

喬治亞理工時期的Mark Price

教練最初不太信任Price的能力,換成誰當教頭大概都會這樣想吧,在助理教練強力推薦下Cremins願意讓Price一試身手,沒想到從此就無法自拔。Cremins把他蒐羅來的戰力整合:二年級中鋒T. Harvey、新人前鋒D. Parson、John Salley,加上Price。喬治亞理工學院很快進步到13勝15敗,Price平均20.3分奪得ACC得分王,也是該聯盟史上第一位菜鳥獲此殊榮。1985年球季ACC戰況慘烈,北卡、北卡州大(NC State)、馬里蘭、杜克及喬治亞理工直到最後一週還在猛烈卡位季賽名次。進入聯盟總決賽後喬治亞理工先擊退身體素質強悍的維吉尼亞大學,第二輪杜克大學平均15.9分的前鋒Mark Alarie一開賽就受傷退場,喬治亞理工在Price14罰14中攻下24分的帶領下過關斬將。最後在聯盟冠軍戰喬治亞理工拿出卓越防守,全場造成北卡21次失誤,最終比數57比54,喬治亞理工奪得ACC聯盟冠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封王,Cremins教練喜孜孜的剪下籃網

最後喬治亞理工沒能拿到NCAA總冠軍,然而大學生涯,特別這段大二球季是Price下定決心叩關NBA之門的關鍵。他當時在ACC每週與之較量拼搏的許多後衛名手,如北卡Kenny Smith、杜克J.Dawkins、威克森林矮腳虎M.Bogues、北卡州大Nate McMillan都投入職籃戰場。Price覺得自己就算條件不是最佳,但也能努力做到像他們這麼好。在這批與Price共同作戰的大學隊友裡,有好幾個人都是受到名校青睞,卻因為受Cremins教練誠意感動或認同其建軍理念而加入他的球隊,Price也希望自己有機會加入這樣的一支NBA球隊,與志同道合的戰友一起胼手胝足,生死與共。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到有關克里夫蘭騎士一連串異常交易的調查報告時,NBA執行副長David Stern(註2)覺得自己的頭從來沒有這麼痛過。

造成騎士1980年代初期陷入黑暗的經營者Stepien

1980年Theodore “Ted” Stepien,這個和老羅斯福同名的商人以兩百萬美元買下騎士隊37%的股權,入主為老闆,最後並掌握多達82%的股權。雖有總統級的名字,Stepien卻成為騎士隊史上,甚至整個克里夫蘭運動史上受批判程度最高的經營者。出身波蘭裔移民貧寒家庭的Stepien回憶自己過聖誕節的禮物往往是一角錢或一顆橘子,他就讀的初等學校總是黑人過半數,加上一堆猶太人。在1947年搬到克里夫蘭,用老爸資助他的五百塊錢創業到可以投資球隊,不能說他沒有經營的手腕。然而或許是這種背景造成Stepien對營利的汲汲追求,本來體質就不夠強壯的騎士隊,到他手裡更是雪上加霜。在Stepien入主之前一年內球隊已經三度轉手,其經營前景的慘澹程度造成沒有銀行願意提供貸款,Stepien不得不自掏腰包先挹注兩百萬元,花五千塊請人作一首騎士專屬加油歌(妙的是這歌詞是波蘭語),接著親自選出33位妙齡美女組成騎士主場啦啦隊「泰蒂熊」(Teddi-Bears)。
Stepien和他所聘請的,在教練跟總管兩職位之間來來去去的Bill Musselman(註1)讓球隊打出25勝46敗的爛成績,更糟糕的是他們送出騎士從1982到1986年共五張選秀首輪籤。一連串的倒行逆施造成聯盟當局日後制訂「Stepien條款」,禁止不間斷的首輪籤交易。這一連串交易若是換來值得投資的戰力倒也罷了,但檢視其中會發現許多無釐頭的瞎搞敗筆。好比從丹佛來的Kim Hughes,Musselman相信他有足夠的身高可以敲人火鍋,也能避免被敲火鍋。可是Hughes被騎士換來之前就在丹佛傷兵席上坐著,到達克里夫蘭後他問教練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我來幹嘛」?一位東區的經理指出騎士制服組對他們換來的人評價過高了「我知道Musselman喜歡高大粗勇的球員,這些人下飛機走在機場裡氣勢是很威啦,打球就不太行」。好好先生的Musselman後來轉任球員生活管理,也沒有太多建樹。1994年一位當時的NBA球員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提到當時騎士的資深球員,在狂歡派對上建立的成就遠大於球場上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騎士交易出去的球員則不乏功成名就之人,James Edwards跟Bill Laimbeer日後雙雙成為1989-90球季底特律活塞奪冠要角。其他球隊總管把騎士看成待宰肥羊,達拉斯小牛因為得到騎士1983至1986的四張首輪籤,頓時有望成為強權,該隊教練甚至不敢離開崗位去吃午飯,深怕騎士老闆打來說有好康的,接不到怎麼辦。

「我是有去看球啊,但是怎麼聽都聽不到觀眾的聲音說…」日後接手騎士的Gordon Gund回憶道。當時Gund的聽力因為失明已久,磨練得十分敏銳,他常常只聽到運球聲與球鞋底摩擦場館地板的嘶嘶聲。克里夫蘭父老鄉親對這亂七八糟的職業隊伍倒胃之至,Stepien入主後的三個球季,進場觀眾逐年遞減到每場3916人--這還是送免錢票加總後的數據,很多時候球場裡只有不到一千人觀賞。(註3)Stepien也不甘示弱,他考慮把球隊改名「俄亥俄騎士隊」然後到附近一些沒NBA球隊的城市如匹茲堡、辛辛那提去巡迴,更威脅要搬去多倫多,改名叫「多倫多巨塔隊」(Toronto Towers)。通算Ted Stepien當家掌權的年代,騎士戰績為66勝180敗,包括一個其爛無比的15勝67敗球季,並且博得一個渾名「克里夫蘭屍首隊」(Cleveland Cadavers)。

請繼續往下閱讀
Stern憤怒了,他不允許像Stepien這樣的人把球隊搞垮。為了挽救真的快變成屍首的騎士隊,Stern腦中浮現一個人選:騎士富田球館(Richfield Coliseum)的擁有者Gund。雖然距離那場突然造訪,奪去他視力的眼疾已經13年了,Gund的事業版圖仍然持續擴大。如果沒有意外,Gund的人生裡失明的日子會比他看的見的日子要多很多,他用敏銳的聽力和其他感官,勇敢的活下去。

在這個至親至愛之人,全都化為殘缺白影的世界裡。
【本篇完,全系列未完】

註1:Musselman的長子Eric日後歷任金州勇士與國王隊的總教練,這是史上第一個父子都擔任過NBA總教練的家族。

註2:Stern升任執行長是1984年2月的事。

註3:騎士主場富田球館當時的滿座可以超過兩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