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上海到新疆 彭詩晴的籃球路

扛著三大箱,加起來比自己體重還重的行李。彭詩晴在武漢亞錦賽結束後返家休息一週,馬上飛往中國,踏上第二季 WCBA 的旅程。



(抵達秦皇島訓練基地。彭詩晴加入隊友一日兩練的行列)

台北、上海到新疆

「一路打上來,沒有想太多耶!」

從 HBL 、UBA 的學生籃球,打到 WSBL 台元籃球隊;從挑戰 WCBA 到穿上中華代表隊球衣。雖然談起選擇籃球當作「職業」的契機時,彭詩晴輕鬆的以「順順的打上來」回答,但在年紀輕輕卻已經有著 10 年以上籃球經驗的背後,卻是艱苦訓練與不斷轉換、調適、挑戰新環境的過程。



(由於剛與新加盟的新疆隊會合,中國籃協安排的試教課不用參與。彭詩晴把握時間,到隔壁球場練投準備體能測試)

「比台灣還刻苦,生活阿,吃、住設備都沒有台灣來的這麼好。」

在北京到秦皇島與球隊會合的火車旅途中,坐票完售的狀況下,彭詩晴利用她的大行李箱充當椅子度過兩個小時的車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訓練基地選手餐廳的供餐,是運動員面對中國食物普遍偏「油」的縮影。

在不同的風土與環境、場次更多時間更長的賽程、主客場賽事的移動奔波勞累之下,還需要維持甚至提升比賽狀況。對球員來說,這些是處在一個「更職業」的生活中必須面對的苦與樂。



(雖然身體還在疲累的恢復期,有機會彭詩晴還是把握時間鍛鍊)

「在轉換層級的過程中,身體對抗性是最大的挑戰。」

對於彭詩晴來說,163 公分的「嬌小」身材,是一直以來挑戰更高層級比賽時,不斷受到質疑、需要克服的問題。不過面對長人林立的中國聯賽,彭詩晴與教練團用團隊與戰術克服防守上的質疑。

「去年球隊做很多區域防守,所以很少被單打的情況。教練也有考量到(身高差距),即使守盯人也會對位對方的控球。」

「他們(後衛)也不像台灣那麼愛低位單打,不會看到小的就想打。」



(集訓時,重量訓練也是不可或缺的訓練課程之一)

克服了防守上的劣勢,彭詩晴的進攻武器也在長人陣中找到準心。

「中國球員雖然高大,速度卻不夠快。常常一個擋人,她就有砍進外線的空檔。」

談起上球季彭詩晴場均能拿下 18 分的秘訣,經紀人李俊逸這麼說。而彭詩晴與新教練展淑萍也都一致認同,跳投是她征戰球場最有力的武器。不過面對新一季的賽事,彭詩晴仍然謹慎以對。

「去年球隊對我的打法跟動作還不熟悉。今年一定會有些研究,臨場反應就見招拆招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項測試中,彭詩晴在投籃的表現中亮眼。左為新疆隊展淑萍教練)

挑戰的血液

總是在不同層級挑戰,「穩定」不是她追求的首要目標。談到是否希望在同一支球隊裡待久一點時,彭詩晴透露出追求挑戰的渴望。

「最多兩~三年吧。如果一直待在同一個球隊,東西就會一樣,就會覺得有點枯燥乏味沒動力。」

「當然會有不安定感,但總要去嘗試不一樣的東西吧!」

在 WSBL 面對國泰單場狂砍 46分,上季在 WCBA 也拿過單場 40 分的高分。但對於彭詩晴來說,拿下勝利,甚至擊敗超強隊,才是最棒的比賽經驗。

「拿那麼多分球隊沒有贏球也沒用,還是要球隊贏球才有意義。」

「對到國泰,大家就會想到很難打很難打,但我就是會想一定要把他們打下來!」

離開上海,加盟新疆天山女籃隊。在距離台灣 4600 公里的烏魯木齊主場,彭詩晴將面對另一個嶄新的挑戰。



4600 公里的挑戰-新疆天山女籃

「看著他們以黑馬之姿一路打上來,去年也打敗了上海、江蘇兩支強隊,他們有一定的實力。」

去年二月才成軍的新疆女籃突破了原先定下的兩年目標,在今年就打進 WCBA 的常規賽。11 – 12 年 WCBA 冠軍教練展淑萍的執教,與一群重新找回舞台球員們的渴望是其中的關鍵。

「團結精神比戰術更重要。」

不管在訓練課程、團隊相處、還有比賽內容上,展教練無時無刻的提醒球員「團隊」的重要性。而親自選擇簽下彭詩晴的展導,也勉勵她「打出自己的價值」。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展教練特別安排隊友陪練戰術,讓彭詩晴盡早融入球隊)
「不高沒有關係,快是國際趨勢。」「希望能提高球隊的速度,打出防守反擊。」

看上彭詩晴的速度與準度,展教練賦予她組織球隊的挑戰。雖然想起集訓「默寫戰術」考試就有點胃痛,但也看得出彭詩晴面對新挑戰的期待感。

「這可是個大考驗」

「一號要練好大概要十年吧。十年才會有一個好控衛。要記得東西太多了,要了解每個位置、每個環節的事情。」

對於『女籃 AI』來說,一個能攻能傳導的一號角色也許是最適合她的位置,而彭詩晴也表示展也希望控衛必須多多參與進攻。

「教練希望控衛能參與進攻,如果能傳能攻,這樣跟打二號差別不大,只是需要發動進攻多記一點東西。」



(有紀律才會團結,這是展教練的教練哲學。ps.彭詩晴還沒領到相同的練習衣啦!)

籃壇需要活水!

經歷國際賽、中國聯賽的經驗,除了球員本身旅外挑戰,尋找不同的「刺激」來源是台灣籃壇要取得進步的重要關鍵。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包喜樂的加盟,外教 Otis Hughley 職掌兵符,兩個「外人」的加入讓中華女籃有了改變。雖然沒有達成老爹瓊斯盃一直喊著「拿金牌、打奧運」的結局,但與日本在準決賽的精彩一役,讓球員們都打出希望。

「移地打日本三場輸了 120 分,但那場只輸 7 分。一開始領先,可惜最後沒把握住。但這場比賽讓大家信心大增!」

談起老爹的執教,彭詩晴認為「士氣」是球隊最大的改變。

「雖然他會吼,但也很會鼓勵大家。她讓我們知道,他是發自內心的想把我們推到上面。他帶隊讓大家的氣氛更活潑,這自然反應到球場上,打起來就不會這麼死板。」

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對於外教參與教練團的作法,彭詩晴表示更多知識、想法、打法的「刺激」才是外教對於台灣籃壇最大的助益。

「中國日本的教練團都有配外教,而韓國是一直有他們的一套東西(能維持一定的戰力)。」「中國移地訓練也會往歐美跑,身體對抗性自然會好。」

「台灣女籃不是沒進步,但比較少這種機會,亞洲球風也都習慣了。沒有刺激,進步的幅度就小。」



(圖:FIBA 官網)

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刺激

從小時候家裡的籃框、國小時的合球隊,到逐漸接受籃球正式訓練、進入職業賽場。打了十多年的比賽,樂趣仍然是支持彭詩晴打球的最大原因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籃球場上千變萬化。戰術是死的,球是活的、人也是活的,什麼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五個對手、五個隊友都有不同的想法跟反應。」

談起如何維持對於籃球的熱情,彭詩晴這麼說:

「一直換環境有差。挑戰更高的層級,不斷的給自己挑戰。」

新疆開季就以四連勝開出紅盤,暫居聯賽北區龍頭。首次打進常規賽,強調默契與配合的展教練仍是步步為營、謹慎以對,先發五虎與主要輪替都以磨合已久的球員為主,彭詩晴在球季開始必須從板凳席開始打起。

從球隊的進攻主力,轉換到全員得分的戰術體系,彭詩晴面對著角色轉變的挑戰;在一支紀律嚴明,主力輪替已然建立的球隊,彭詩晴面對著從板凳席建立教練信心的挑戰。

從入選明星賽到球隊新兵,彭詩晴的挑戰新篇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