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指標真正有助於選秀呢?

在文章中,我們探討了球隊對於未來的建構可能影響他們對於選秀時選擇,因此,對於那些各種的進階數據分析,有時顯得無用武之地,只能在選秀失敗後再重新拿起數據檢討。

本文整理編譯自:Explaining Sudden Disappearance of the NBA’s Most Recent Draft Busts

許多球探在追蹤大學球員時,不外乎就是觀察其抄截、籃板、助攻能力,亦或者純組織能力(Pure Point Rating),用來衡量助攻失誤比,作者以自身觀察多年,提出幾項稍能更精準衡量球員的指標,並從2005年後的選秀失敗例子印證。


1. 接近籃框部分的完成能力,簡言之即是不管是上籃、拋投球員finish的能力。進入NBA後的禁區可沒那麼容易進行簡單的上籃,Austin Rivers剛進入聯盟即曾面臨此問題,大學時也許可以靠著高控衛的身材優勢不斷闖入禁區,但在NBA初,並沒有發展出例如反手上籃等等躲避中鋒的封阻能力。

2. 對於籃球的專注與態度

3. 缺乏每年的進步,Chase Budinger在大學期間原本希望隔年實力可以更加成熟而放棄,但沒想到的是放棄當年可能第一輪中後段選秀順位,在隔年卻掉到第二輪40幾順位。

4. 預期角色或轉型問題

5. 運動能力或者該位置的身材條件

6. 大學各聯盟競爭強度

半場選了幾位作者認為近年選秀並不符合身價,並使用以上衡量的指標,但仍希望他們會在未來會有脫胎換骨的表現!

A. 2011 沙加緬度國王隊 第十順位 Jimmer Fredette


請繼續往下閱讀


Jimmer大四期間替BYU貢獻每場28.9的高得分,當時不僅擊退過NCAA名門如Arizona、Gonzaga大學,他著名的外線射程更早已達到NBA的三分線距離:


縱使如此當時仍舊遭到許多質疑,例如他的身材(約僅6呎高)並不足夠打得分後衛;控球能力則還未達到聯盟強度,例如他的爆發力(垂直跳僅有28英吋)在防守時略顯不足。他是一名需要長時間持球進攻的球員,在大四他持球率高達37.8%,但進入NBA後,他既非球隊培養的關鍵球員,又是從板凳出發,實在很難給予如此長時間的控球權。

無庸置疑的Jimmer是一個絕佳的射手,他的定點跳投可能還是聯盟前幾佳的;離開國王隊後,他需要思考真正適合他的位置,如何在有限上場時間中,組織好球隊,提升自己在得分以外的劣勢。

請繼續往下閱讀
B. 2006 夏洛特山貓隊(今黃蜂隊) 選秀探花 Adam Morrison



還記得那年Gonzaga在準決賽碰上陣中有Jordan Farmar、Darren Collison、Arron Afflalo的UCLA嗎?

當年每場平均得分達28分的Adam卻完全被守死,但同時也暴露了他許多劣勢,整季上場時間多達36分鐘的他,每場卻只有不到兩次的助攻,除了三分跳投以外,切入進攻完全彷彿是靠身高打爛仗,主打得分後衛/小前鋒的他,雖有身高(6呎9)上的優勢,沒有太多進攻技巧以外,運動能力可能還低於平均,垂直跳只有25吋的他(已經低於Jimmer了!),並沒有辦法在防守端做出太多貢獻,抄截數據在NBA生涯中,第一年每場平均0.4次已經是生涯最高了。

也許受傷影響了他,但應非無法生存在NBA的主因,雖然他擅長一對一單打,但在職業比賽中卻討不到任何便宜。

C. 2008 邁阿密熱火隊 選秀榜眼 Michael Beasley

請繼續往下閱讀


Beasley不積極的態度眾所皆知,包括他的毒癮;當時選秀預測甚至超越Rose的球員,為何會淪落至此?事實上,Beasley也碰上轉型的問題,在大學擁有24分16籃板超人般的成績,當他在Kansas時,六呎八的身高足夠讓他在NCAA聯盟中予取予求,進入職業聯盟後,他必須拉到小前鋒的位置,被迫做了許多不是他擅長的進攻,包括穩定跳投,顯現出進攻手段過少的缺陷;無法自己創造得分的情況下,Beasley也不是一個好的助攻手,這點在大學就已經證明他是屬於獨善其身的球員。

新球季加盟曼菲斯灰熊,同位置有老將Vince Carter輔佐,以他的身材條件、年齡等等,還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現在已經有一位轉型非常成功的飛人在他身邊,只看他能否把握、積極訓練自己!

D. 2006 金州勇士 第九順位 Patrick O’Bryant

去年來台打工的O’Bryant在大學時並非如此出名,擁有7呎6臂展的他,在選秀時已經被歸類成高風險高報酬的球員,其實他與作者分析的另一球員非常相似 – Hasheem Thabeet,在阻攻成績非常優異,就讀Bradley 小學校的他,在大一雖未獲重用但已有平均10分 7籃板 2.8火鍋成績 ,大二時以全場28分力抗Aaron Gray坐鎮的Pittsburgh大學並引起球探注意,當年隨即被勇士以高順位選走,並沒有多加的觀察且O’Bryant所屬聯盟強度並不高,雖然在06年算是選秀小年,缺乏顯著的進步以及沒有太多的低位技巧,使他又成為一顆7呎的殞落流星。


半場報導:
原作分析了許多的球員引援他多年的觀察指標,包括Cole Aldrich、Rashad McCants、Anthony Randolph、Wesley Johnson、Joe Alexander;半場近日看了一本書由Nate Silver所著的,書中曾提:當大家被過多雜訊迷惑時,要問問自己,有什麼法寶,可以讓自己更接近真相? 因此,預測時所要考慮的太多,原作Jonathan Wasserman先生也許並非全部可以應用,例如說近年仍舊有小學校出身的球員,Stephen Curry即是出身Davidson學院。讓我們學習始終保持客觀!


photo credit:JimmerFredette、kevin813、Keith Allison、中華籃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