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正確,林來蜂



認識黃蜂



黃蜂是NBA目前的最後一支擴編球隊,成立於2004年,有時你若翻閱球隊紀錄會發現黃蜂在1989-2002也有紀錄,其實那是現在紐奧良鵜鶘的球隊紀錄,去年因為兩隊各自改名,才由現在這支黃蜂承接2002年之前的隊史紀錄,但實際上那段時間和現在這支黃蜂是沒有關聯的。



黃蜂/山貓成軍初期,試圖以禁區和控球為長遠藍圖發展球隊,但由於黃蜂成軍之時適逢末代高中選秀年,加上選秀眼光有所偏差,因而初期的發展非常不順利,2004年在選秀會上以榜眼拿下當時和Deight Howard並稱的Emeka Okafor,還算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不過隔年用兩支樂透籤去拿北卡雙雄Raymond Felton和Sean May,當時被認為是即戰力的選擇反而讓黃蜂去繞了更大一圈。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黃蜂早期的側翼主要是靠擴編選秀時拿到的G蛙Gerald Wallace在撐,G蛙至今仍是黃蜂隊史上的一哥和多項紀錄保持者(如果89-02納入的記錄不計的話),直到2006年黃蜂才試著用手上的探花籤去選了當時被認為最有天分的側翼Adam Morrison(跳過Brandon Roy和Rudy Gay),但Morrison在新人年之後就遭逢大傷,就再也回不去了。



黃蜂第一次打入季後賽是在2010年,該年是由布朗爺Larry Brown執教,隊上主力包括G蛙、Felton、Stephen Jackson、Tyson Chandler、Boris Diaw、Raja Bell和D.J.Augustin等人,同時該年也由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正式買下黃蜂,然而Jordan認為這個陣容並沒有向上發展的競爭力,便毅然決定拆掉重建,將手上球員一個個賤價拋出,並和布朗爺鬧翻,黃蜂也成為布朗爺的最後一站,從此布朗爺正式退出NBA的舞台。



黃蜂在11-12縮水球季時僅拿下7勝59敗的成績成為聯盟的笑柄,隔年也僅有21勝61敗的成績,當時有個花絮是暴龍去黃蜂主場作客,在場上黃蜂的年輕球員Biyombo對著對手Rudy Gay叫囂:「This is my house」,而Gay則回嗆他「You have 7 wins. It’s everybody’s house」。

請繼續往下閱讀




Rudy Gay:小子,讓你知道這裡為什麼是大家的主場


績優制服組



一些比較沒在關心黃蜂的球迷,常會以Michael Jordan的選人眼光及黃蜂的戰績當作調侃的題材,上個球季之後更多了舞王Lance Stephenson這新的笑柄,但這和事實是有不小出入的。



Jordan在2011年雇用了華裔緬甸人Rich Cho擔任GM,Rich Cho是標準新派的GM作風,他在選秀和交易方面確實沒有任何驚人之舉,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幾乎不會犯錯」的GM,從他接任之後,只用了一年就重建了黃蜂的薪資結構,至今年年都保持住了彈性並日漸提升競爭力,即便以大家常拿來取笑的舞王案例,事實上他簽下舞王的價碼就已經是「當意外發生、脫手時也不會痛的價碼」,而這個暑假他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黃蜂的球員結構一直是優缺點並存,黃蜂長期缺乏那種一夫當關的大牌球星,隊史第二度打入季後賽靠的是「Big Al」Al Jefferson在該季打出了這個層級的主宰力,不過在Rich Cho幾年操盤之下,黃蜂也累積了堪稱完整的角色球員名單及一些中段年輕潛力,悲觀一點看待這是不上不下的標準陣容,樂觀一點看待則是當這支球隊能有球星產生時,很可能不需太多磨合便能一飛衝天。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人笑我不會選,我笑他人看不穿


老派教練



黃蜂的現任教練Steve Clifford是在2013年接下這個職位,帶隊第一年即重返季後賽,然而Clifford和Rich Cho的作風完全不同,雖然這是他的第一份NBA總教練職,但或許和他出身自Stan Van Gundy助教有關,Clifford的執教作風非常老派,用兵保守、不愛用新人、防守至上,強調半場戰,所以當黃蜂上個球季開季因為舞王的水土不服和Big Al的退化造成戰力失衡而連敗不止之時,Clifford除了下放舞王外並沒有做其他變陣,仍堅持以Big Al為中心的防守陣地戰,下半季也因為他的堅持一度拉回到季後賽邊緣。


如果Clifford變陣,黃蜂會變好或變差?這問題可能很難有人能給出標準答案,季中Big Al缺陣10場,這10場比賽黃蜂打出7勝3敗比他在陣時更好的成績,但季末Big Al休兵最後7戰,這7戰黃蜂卻只贏了1場並以6連敗結束球季,通算下來Big Al缺陣17場8勝9敗也接近黃蜂全年的勝率。



以團隊數據來看,Clifford的黃蜂過去兩季進攻分別排聯盟的23和28名,進攻效率則是24和28名,防守排聯盟第4和第7名,防守效率則是5和9名,基本型態幾乎完全一致,節奏則是排在聯盟第20和21名,以一支以年輕球員為主的球隊來說真的是很慢,另外要注意的是黃蜂上季團隊助攻排在聯盟第27名、團隊三分球命中率聯盟最後一名、三分命中數第27名、團隊命中率聯盟第29名,這都是黃蜂本季急需改善的部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小子們,我帶兵第一季就打進季後賽,聽我的就對了


林來蜂,超級比一比



關於這次林來蜂,林書豪對於黃蜂陣容上的適性在林迷的第一篇夏洛特黃蜂指南這篇已經有一些初步的介紹,我們這邊主要來做個超級比一比,比較對象是黃蜂這個陣容班底的前三任第六人,也同樣是擔任後場搶分手角色的Ramon Sessions、Gary Neal和Mo Williams。



個人進攻績效比一比
W-L MIN PTS 3P% 3PA eFG% TS%
Sessions 25-30 23.7 10.5 0.221 1.2 0.425 0.509
Neal(13-14) 14-8 23.0 11.2 0.406 3.1 0.510 0.571
Neal(14-15) 21-22 21.7 9.6 0.293 3.1 0.408 0.466
Williams 11-16 30.8 17.2 0.337 6.6 0.462 0.512
Lin(13-14) 28.9 12.5 0.358 3.2 0.508 0.572
Lin(14-15) 25.8 11.2 0.369 2.4 0.473 0.539


首先,由於黃蜂的先發控球Kemba Walker也是屬於非正統組織型的控球,且狀況長期不穩定,所以黃蜂一直很吃替補控球這個位置,過去兩季黃蜂戰績最好的一段時期,就是Neal帶上準心的那小半季,所以「球隊的戰績」和「替補控球」這兩者間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隔季Neal準心盡失,但這段時間他其實是以替補SG為主,當時黃蜂用的替補控球是偏組織型的Brian Roberts,這一方面是Neal本身的屬性較不適合打無球打法,另一方面也是黃蜂的基本戰術架構所造成,並且這期間當Neal缺陣時,黃蜂是1勝7敗的戰績,所以我們在這可以先下一個大膽的假設,當黃蜂用有限的人手輪替時,搶分型的控球會比組織型的控球更適合黃蜂現有的陣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則黃蜂在上個球季的後半段非常倚重Mo Williams,已經是最佳第六人層級的工作量,但球隊戰績並沒有因此而變好,當然這不是Mo的問題,還有許多因素造成,不過至少我們可以知道黃蜂並不是一支需要靠第六人整個扛起來才能贏球的球隊。



林書豪和三人相比,在出手選擇部分更好一些,但出手比例則較低,三分球部分撇開不擅長此道的Sessions,林書豪也不下另外兩人,但出手還是比較少,我們先不用過於正面或負面看待這個差異。



助攻失誤績效比一比
AST AST% TOV TOV% USG%
Sessions 3.7 26.2 1.7 14.1 23.4
Neal(13-14) 1.7 12.6 1.1 10.4 22.0
Neal(14-15) 1.9 14.9 1.3 11.0 24.4
Williams 6.0 36.5 2.6 13.4 28.8
Lin(13-14) 4.1 22.3 2.5 18.4 20.4
Lin(14-15) 4.6 28.6 2.2 17.7 21.9
Neal的打法比較偏SG,從這部分也看的出來,而林書豪節制出手數的同時,他的助攻數卻沒有因此而拉高,當然這和林書豪有很多時間也是擔任SG的工作有關,不過在如此的情況下他的失誤還是偏高,這會是他新球季要面臨很大的一個課題,上季在黃蜂極度水土不服的舞王,失誤率17.6也沒高過林書豪,主控Walker更是只有8.3。



防守部分由於後衛屬第一線的防守者,防守成績的好壞和站在身後的隊友也息息相關,而黃蜂本身是屬於偏防守型的球隊,且東西區也有所不同,因此很難將林書豪和三人放在同一個天平比較,若由「對位對手產出績效」和「有無在場時球隊的失分變化」來判斷,林書豪在火箭的第二年基本上和另外三人在黃蜂的成績相差無幾,在湖人的這年則比較差,不過防守本來就是黃蜂的強項,我們有足夠的證據推論在黃蜂打這個位置的球員基本上防守落差都不會太大,都會有團隊防守體系來支援。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在西區被虐了三年,換我來東區虐人了吧


林來蜂,各取所需



前面有提到黃蜂團隊較大的問題在於助攻、三分球和命中率,而黃蜂的最大優點則是失誤的控制,上季是全聯盟最低,因此程度上來說,由林書豪接下第六人的位置,和他的前三任相比,命中率高的優點較容易被團隊需求放大,失誤多的缺點則較容易被掩蓋,算是一個理論上會契合的結合。



黃蜂會想拿下林書豪,我認為還一個關鍵是陣型上的還原,上上季黃蜂打入季後賽,會傳球的大前鋒Josh McRoberts是重要功臣,有他在黃蜂能打出更多由高位發動或策應的戰術,上季黃蜂一開始在這個環節很欠缺,一直到下半季Cody Zeller漸漸成長後才找回一點這方面的戰術,這個暑假黃蜂除了能夠繼續期待Cody的成長外,還利用舞王的交易引進了另一名擅長高位策應的長人Spencer Hawes,很顯然比起Mo Williams的高出手高使用率,出手謹慎且已能在有球無球間切換的林書豪可能會更加適合這個體系。



另外黃蜂這季送走當家得分後衛Gerald Henderson,引進Nicolas Batum,雖然目前外界普遍推估Batum在新球季會擔綱黃蜂的先發得分後衛,但他的本職畢竟是小前鋒,以後衛來說上個球季傷疲交加的Batum在速度上是會有問題的,而除了Batum外,黃蜂現在比較合格的得分後衛只有也是在暑假引進的Jeremy Lamb,而四年級生的Lamb過去都是擔任替補,且第三年比起第二年不進反退,場均上場時間僅13.5分鐘,因此黃蜂現在整個後場可以說是人力非常吃緊,尤其是在得分後衛。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兼之現在聯盟中有多支隊伍會在比賽時擺雙衛乃至於三衛的戰術,我個人認為,Batum和Michael Kidd-Gilchrist同時上場時,往上打的時間可能比往下打的時間更久,因此林書豪可能必須吃大量得分後衛的時間,過往林書豪在擔任得分後衛時的表現明顯不如控球,但一來他現在在東區,防守壓力會減低一些,二來黃蜂並非像他的前兩個東家一般在得分後衛位置已經有個超級球星卡在那,同樣跟隊友比較,林書豪或許反而是全隊最適合擔任得分後衛的球員,所以當林書豪擔綱得分後衛時反而較容易和主力搭配。



林來蜂,加油!



最後,我個人是蠻看好林來蜂這個結合,黃蜂陣容體質健全,現在又真的很缺這種型的球員,球隊目標也很明確,就是要重回季後賽,從暑假起就展現強大企圖心,而林書豪選擇加入黃蜂很明顯也不單單是以薪資做為考量,黃蜂確實能提供他所需要的舞台,或許這個選擇就是他生涯能更上層樓的關鍵,我們有更充分的依據來支持他,替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