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推 T-MAC,和狂砍 62 分那場的兩次底線發球

Vince Carter 底線三分絕殺、馬刺三老再奪總冠軍、Ray Allen 還不知花落誰家、Kobe Bryant 試圖強勢回歸、Steve Nash 背傷復發整季報銷。

這一批 90 年代末期進入 NBA,在當年巨頭風氣不盛、各據一方的球星,雖然總有一天要離開一級戰場,但至少我們可以趁著傳奇明星隊十一月即將訪台之前,再來回味那些青春回憶。

時間倒轉十年前,2004 年 3 月 10 日,Tracy McGrady 率領魔術隊來到巫師主場,單挑近況火燙的 Gilbert Arenas。這場 Arenas 持續保持好手感,再度飆出 40 分,但賽後他卻完全不是話題的主角。

怎麼會這樣?因為 Tracy McGrady 寫下的是更為勇猛的生涯紀錄:37 投 20 中,單場 62 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底線發球得分

在一邊已哭、一邊複習這場經典比賽的過程中,我們赫然發現了一個十年前我們不會注意的細節。

秘密就藏在魔術隊第二節兩次微妙的底線發球戰術裡。





第一次,在第二節剛開始的時候。

發球者在面對籃框左手邊,為強邊;反之右邊為弱邊。場內四名球員,除了最外圍的後衛以外,其餘三名在禁區邊緣,弱邊底角即為 McGrady。



第一拍,McGrady 往上,替罰球區附近的隊友進行掩護,同時罰球區隊友也沿著禁區內緣往下沉,強邊的隊友暫時不動。



但其實第一拍是個煙霧彈,我們的最終目的當然是要把球送到 McGrady 手上。

所以第二拍,當第一道掩護的防守球員還忙於互相交代的時候,強邊的隊友再趁機貼近,替 McGrady 設立第二道掩護。



這回可是來真的了,McGrady 閃身出掩護,只見球直送給他,起身,入網。

防守球員呢?還在大老遠呢。





敲碗敲碗,第二次勒?

好了,看到這邊相信大家雖然都看懂了走位,但還是有一點疑惑:因為這感覺上是很常見的戰術啊,就算單節裡面跑兩遍也沒什麼特別的吧?

有趣的就在比賽時間過了十分鐘之後,魔術再度得到一次底線發球的機會。啟動前又擺出了類似的站位,只是 McGrady 移到中路,而且距離籃框很近。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是又要玩同一招了嗎?




有了上次跟丟的經驗,這回你可以看到發球前,巫師隊的球員們此起彼落、東指西指地忙了一陣,煞有其事地溝通了老半天。而且全部人都站得很開,深怕又來一堆掩護追防不及。

裁判給球,哨音響起。

大夥兒還在東張西望,準備著一有動靜就要隨時啟動,沒想到這時球已經從頭上發了進來,只見 McGrady 已經躍在空中,給他阿進還and 1 啦!



總結

高得分除了依靠個人能力,其實隊友間的配合和教練團的功力也是缺一不可。隊友和教練可以製造團隊良好的出手機會,搭配球星的出手選擇換來高命中率。

所以阿,當我們在設計還有部屬戰術的時候,也要學著抓對手的心態,交叉運用各種看似相同,實際上卻南轅北轍的策略來反覆欺敵。

這是籃球場上的鐵律,十年前是如此,現在更是如此。(淚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