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永不止息───張容軒

「我最想拿的獎,就是最佳進步獎,每一年我都想拿最佳進步獎。」



由於工作,我有很多機會可以和他聊天,有一次聊到個人獎項時,這是他給我的答案。當時我就覺得,這個人,好特別。



深入探討並回顧他的籃球路後,我才知道,原來在這個看來開朗的大男孩背後,竟蘊含這麼大的動力,驅使他不停往前邁進,在他身上,進步,永不止息。



他是張容軒。







金門孩子張容軒,高中加入南部強權新榮高中,在田本玉教練的帶領下,於94學年度拿下新榮校史至今唯一一座冠軍,表現亮眼的張容軒,也獲選當年HBL的MVP,然而,他的未來是備受質疑的,當時190出頭的身高,雖在HBL縱橫禁區,但面對未來,勢必面臨轉型,而外界對他轉型的可能,則打了一個大問號。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使張容軒在UBA再幫台師大奪冠,也再度拿下MVP,成為HBL和UBA都拿過MVP的球星,他在SBL的路,仍被外界評為「國內以上,國際未滿」的等級,張容軒主打的前鋒位置,是台灣出產最多球星的位置,也因此,即使他不斷努力,在2014年以前,始終未能披上國家隊球衣。



而這就是他自許不斷努力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成為國手,代表我有國家隊需要的東西,我自然盡力為國家隊付出。能不能入選,取自於教練團,我無法控制。」



一個曾拿過HBL和UBA雙料MVP的球員,理應是籃壇的一號人物,但從張容軒的口中,你永遠聽不到聲勢浩大的宣言,聽不到豪氣干雲的喊話,就算有,他多半會在隨後附上幾聲笑聲,讓你知道他只是在開個玩笑。不論多大的信心,在最後總會包覆著一抹收斂,正如他的籃球生涯一般,不論再大的成就,總是會讓人投以一絲質疑的眼光。



正因此,或許,張容軒就是那種一直沒有得到充足肯定,而無法完全展現自己自信和霸氣的那種孩子。



即使,我們可能早該知道他有多好,就像來台不過兩年的富邦總教練Otis Hughley一樣。



「老爹剛來的時候,有些球員不習慣,包括訓練方式或咆嘯方式。而我已經很習慣,這當然反映在球場上,溝通與信任表現在球場上,我的表現也很穩定。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間讓我越來越知道他想要什麼。我們雖然沒有太多私交,但彼此信任。我『相信』他能帶我到更好的地方,讓我變更好的球員,他也相信能把我塑造成更好的職業球員。」



2014年,張容軒總算穿上中華隊的球衣,儘管這不是大隊(中華藍),只是由Otis協助培訓的小隊(中華白),但在籃協政策下,還是以「中華隊」的名義出征武漢亞洲盃,接著是自家的瓊斯盃,和Otis額外的合作,讓張容軒接觸了國際賽,也更讓我們了解,他一點一滴的努力,在國際賽場上的確管用。



「去國際賽不是要改變自己,而是做好自己會的東西。為了國際賽改變打法是錯誤的。像男模就是一個射手,不可能變成像林志傑的角色。在國家隊你要找一個你會的東西,想辦法幫助國家隊更上一層樓。」



在中華白隊開訓那天,我和張容軒聊天,一慣說話謙虛的他,直說能穿上小隊(中華白)球衣就夠了,小將們還有未來,而他已感到時不我予。我告訴他:「蔡文誠到28歲才成為中華隊正選,(當時)還未滿27歲的你,哪可能已經沒機會?」



我真的不覺得他沒機會。



蔡文誠和張容軒是很類似的球員,他們體能不像陳信安、林志傑、劉錚的勁爆,他們外線也不如呂政儒、簡浩,但是他們非常聰明,中學時期都主打禁區,所以擁有搖擺人而言非常出色的低位腳步,又有穩定的中距離。蔡文誠在2013年不但入選中華隊,更在亞錦賽和東亞運有亮眼表現,加上2014年亞洲盃張容軒的成功,我真的認為將來他還是很有機會繼續挑戰國家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打過一次國家隊,和站穩國家隊之間,又是不同的功課。



「一開始守正、岱豪進來時,以他們為核心。很多人會因此放棄,但我認為危機就是轉機,尤其在這種時候。我相信自己有值得被看到的地方,不知道外界怎麼看,但我相信自己能達到SBL頂尖球員的Level。」
想打國家隊,至少在母隊要是主力,對於體驗過板凳滋味的張容軒而言,他知道從板凳變成先發有多遠,曾在SBL第8季躍升為金酒主力,並拿下最佳進步獎的張容軒,在多位資深球員轉進台灣大之後,曾一度又退居替補,但在第11季再繳出亮眼表現,生涯第2度拿下最佳進步獎,堪稱台灣一絕。



「高中畢業我是沒有人要的球員。當時沒有那麼多公司、球隊接觸。心態對運動員很重要,就像把水杯倒空,讓人家的東西可以進來。我不認為我是這屆打最好的,但我有自信我進步很多。」



從高中畢業開始,張容軒就開啟了他的進步之路,就算因球隊考量,他從一線退居二線,但只要機會一來,他隨時都準備好,可以站上屬於他的舞台,拿出他應有的水準。即使去年已經拿了最佳進步獎,他今年還是期許自己能再進步。雖然他也開玩笑說:「我也知道記者不會投給我。」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的心態很正確,只能盡力去修改。利用優勢彌補劣勢。希望一年一年更好,成為轉型成功的球員。」


每年都想拿進步獎,那到底是什麼樣的表現?張容軒第一次拿到進步獎,是從9.05分進步到15.18分,第二次拿到進步獎,是從8.67分進步到13.11分。



也許,他要的並不是數字上的進步。



「今年的進步,我認為是心態,責任心變重了,對球場的企圖心也變強了。」



不只是技巧上的長進,心態的進步,才是讓張容軒永不止息的最大動力。



既然進步永不止息,那抱著這個信念的張容軒,也一定會在每一年都讓我們看到更好的張容軒出現。



至少我是這麼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