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刺暗黑交易年終篇:見縫插針

在送走2015年的同時,我們新年的第一篇,要來回顧在這一年中,對馬刺最重要的一筆交易,也是馬刺暗黑交易系列的倒數第二篇(如果未來沒有出現新的暗黑交易的話)。不過雖然名為暗黑,也確實對馬刺帶來非常大的幫助,不過和上一篇恩斷義絕的手法相比,這次的交易不僅是對交易雙方互利,甚至也幫球員找到了理想的下家,達到了三贏的效果。





(不穿球衣的Tiago Splitter活像在演暮光之城。)



2014-15球季,貴為衛冕冠軍的馬刺,因為沒有能夠掌握住下半季的一些比賽,因而以些微的戰績之差,在最後一天落居第六種子,最終不幸在七場大戰之後,遭到洛杉磯快艇淘汰出局,再次沒能成功衛冕。馬刺提早放暑假之後,由於隊上有高達10位的自由球員,可以大幅清出薪資空間,加上三巨頭中的Tim Duncan和Manu Ginobili隨時可能退休,Tony Parker又狀態不佳;因此從球季中就不斷有風聲傳出,馬刺在季後會利用這些空間,來爭取大牌自由球員加盟。尤其是最受人注目的兩位頂級球員:Marc Gasol和LaMarcus Aldridge。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但問題在於,在馬刺可以自主操作的行動中,最多只能夠空出900萬左右的空間(除非Duncan、Manu退休),於是在2015-16球季還有合約的球員中,Parker(1343萬)、Patty Mills(357萬)、Kyle Anderson(114萬)、Boris Diaw(700萬)、Tiago Splitter(850萬)五位球員,就有被交易的可能。而不論考慮薪資額度或是球員功能,薪水最高且同為內線球員的後兩位Diaw以及Splitter,都是最有可能的人選。





當時的馬刺面臨了一個球隊方向的建軍難題:究竟是要出清球員薪資,在自由球員市場上當買家,但要冒著追求大牌不成,自身球員卻跑光的風險;還是以原本的陣容為主,再拼一年,後果可能是青黃不接、不上不下。在六月底的選秀會中,馬刺挑選了來自塞爾維亞的年輕長人Nikola Milutinov,保留將他放洋打球的機會,以便空出第一輪新秀合約的空間,讓他們還可以多觀察市場上的局勢。而同時,拓荒者將Nicolas Batum交易到黃蜂,這個動作象徵要整建重組,更加深了Aldridge離隊的可能,馬刺決定放手一搏。

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區強權拓荒者,沒想到一個暑假就分崩離析。)



不過,要清出Diaw或是Splitter的薪資並沒有那麼簡單。原因在於:儘管這兩位球員的合約都是便宜大碗,但馬刺的需求──完全清出空間,不帶回任何球員──卻很少有球隊能夠滿足。選秀會上,有不只一支球隊向馬刺探詢Splitter的交易,但馬刺一一回絕,原因便在於此。當時最有可能成為馬刺交易對象的,偏偏是東區霸主、冠軍爭奪者的克里夫蘭騎士,他們手上握有Brendan Haywood的大張不保障合約,這張合約可說是清薪資神器,弄來之後可以輕鬆清出一千萬,但對馬刺來說,完全不想看到Diaw或Splitter甚至Mills在冠軍賽的時候出現在對方陣容裡,彷彿當年Kurt Thomas從太陽轉投馬刺的翻版,這是非常令人為之卻步的問題。





馬刺決定再等一等,觀察市場情勢再出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間來到6/30,午夜的鐘聲一響,各隊可以接觸他隊的自由球員,Marc Gasol在西班牙早早宣佈不會和灰熊以外的代表見面,鎂光燈都落在了Aldridge身上。在第一天他就排定了八支球隊的會面,而在美西時間(Aldridge當時人在加州)7/1早上九點,和馬刺會面前的前兩個小時,馬刺宣佈了一則震撼交易。





聖安東尼奧馬刺將中鋒Tiago Splitter送到亞特蘭大老鷹,換回一枚尚未確定的海外球員,隨即和隊上自由球員Danny Green簽下一紙四年合約。





(從初入聯盟的青澀模樣到冠軍中鋒,Tiago在球迷心中的份量可見一斑。)



當時在「連添兩大籌碼,馬刺強勢追逐Aldridge」的文章中如此寫到:「這兩個動作乍看之下非常冒險,原因在於:即使找到了老鷹當買家,把Splitter交易出去之後,依舊有很高的風險存在。如果最終一無所獲呢?原本還可以找回原班人馬再戰一季的可能,現在將不復存在。更糟的是,馬刺並沒有開出Qualifying Offer給Aron Baynes,意思是他將成為非受限自由球員,如果有別隊搶先和他簽約,馬刺的禁區將殘破不堪。
但換個角度來說,這樣的動作也非常有價值。首先,在一開市之後Green就受到國王、活塞和尼克的強烈追求,小牛和拓荒者也早早傳出對他有意,繼續等下去很可能會失去他,已經有不只一個馬刺隨隊記者在稍早表達了對於Green是否能夠繼續留在馬刺的憂心,主動出擊勝過坐以待斃。另外將Splitter送到老鷹有兩層意義:除了清出薪資空間以外,老鷹主帥兼總管的Mike Budenholzer過去是馬刺多年助理教練,對Splitter知之甚詳,也能確保他的發揮空間。另一個潛在的因素是,稍早有傳出馬刺要和騎士交易Brendan Haywood的非保障約來清空間,但送出即戰力給未來幾年都很有可能衝擊冠軍的騎士,這麼做無疑是資敵,將他交易到亞特蘭大至少可以稍微平衡東區的戰力。同時,在和Aldridge會面前完成這兩步,表示屆時多了「完整的頂薪空間」和「已經續約的Danny Green」兩大籌碼,要爭取這位今年最大牌的自由球員,又多了幾分把握。」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交易不但讓馬刺手上籌碼大增,解決了最困擾他們的薪資空間問題,又一併把手上最熱門的Green留下,暫時從被頭尾夾擊的困境中脫出;對老鷹來說也意義重大。當時不只馬刺首尾難顧,老鷹也飽受焦頭爛額之苦。隊上兩名重要的自由球員Paul Millsap和DeMarre Carroll炙手可熱,但老鷹偏偏只有他們的早鳥權,沒辦法不受上限留人。同組的魔術毫不留情地開給Millsap一份四年80M的大約,擺明了要挖牆腳。暴龍則開了一份四年60M的約給Carroll,讓老鷹難以跟進。交易得到Splitter之後,老鷹補上了長年最缺乏的正牌中鋒,便能夠安心放生Carroll,用空出來的空間接收Splitter,並且有餘裕跟進魔術報價。





(今年暑假3D型球員身價翻倍,Carroll就是最大受益者。)



而對Splitter來說,要離開馬刺固然艱難,但如果真的要選到一個好的下家,恐怕沒有比老鷹更適合的去處。老鷹教練Mile Budenholzer師出馬刺,和他也有四年的共事經驗,能夠善用他的優點。而老鷹體系也和馬刺雷同,甚至有「東區馬刺」之稱,也將大幅縮減他融入的時間。交易達成協議後,馬刺主帥Gregg Popovich也在將消息通知媒體前,第一時間親自致電人在巴西的Splitter,通知他交易訊息並且感謝他在馬刺所作的一切。稍晚包括Duncan、Diaw和Green等人也都打電話或發訊息祝福他。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筆交易的結果最後是皆大歡喜的。馬刺終究擄獲了Aldridge的心,以一紙四年8000萬的合約將他帶回聖城。老鷹開了一張三年6000萬的合約把Millsap留住;而Tiago則能來到一個同樣適合他的環境,並且在個人的臉書和推特上同步發表了一篇對於馬刺教練、隊友、球迷乃至於工作人員的感謝。至於關於交易案中那位不知名的海外球員,幾天後也有了答案。老鷹選擇送出2007第二輪新秀Georgios Printezis跟2017前55順位保護的二輪籤。





(Splitter經常在推特和臉書上上傳自己的動態和球迷互動。)



說起這個Printezis也是很有趣,他是位6-9,240磅的大前鋒,30歲,目前在希臘的Olympiacos Piraeus打球。2014年他在25.3分鐘的上場時間裡拿下生涯新高的12.2分以及4.8籃板,曾經多次代表希臘參與國際賽,最近的一次是2014世界杯,外號叫做希臘閃電,十分響亮。不過最值得一提的恐怕還是他的交易史,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傢伙是2007年馬刺自己的第二輪選秀,後來暴龍用一個2008年的第二輪換走他的簽約權,後來08年馬刺用這枚籤選了誰呢?太陽少主Goran Dragic,太陽也是用了一個09年的第二輪跟我們換走,後來這枚籤變成了DeJuan Blair。(詳見「那些年,馬刺錯過的選秀第一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頭看看 Printezis, 2011/1/20暴龍用他的簽約權跟小牛換來Alexis Ajinca、有條件的2013年第二輪和一些現金,同年12月10日,他在 Tyson Chandler的三方交易中一起被送到尼克。而在2012的暑假時,他拒絕了尼克一份僅僅比底薪還高的一年合約,7/16他就跟著Kostas Papanikolaou 的簽約權一起被送到拓荒者換來Raymond Felton。2013/2/21,他在Eric Maynor的交易中來到雷霆, 接著是2014/7/15則在 Thabo Sefolosha的交易中被打包送到老鷹去,最終成為了Splitter交易包裹的一部分。





雖然交易本身的球員並不是頂級球星,但如果考慮後續影響,這筆交易可以說是近代聯盟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Aldridge的加盟、Manu的續戰和David West的底薪投靠,可以說都是依循著這筆交易案產生的。馬刺也隨之在短短幾天內就重組完成,從輝煌一時的三巨頭時代,到正式宣告以Leonard和Aldridge為核心打造全新球風。而今年乃至於未來幾年內,這支新生馬刺能夠走到什麼程度,看來你我都會是最好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