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on Baynes續留馬刺

在訓練營開始之前,馬刺和陣中禁區替補Aron Baynes完成續約一年,推測年薪為2.1M。這讓馬刺不僅將上季季後賽的14人全數留下再戰一年,同時也填滿了15人名單,唯一的新成員是今年的第一輪選秀Kyle Anderson。而這個簽約過程,乍看之下波瀾不驚,卻是一個CBA的很好案例。



老實說,跟Baynes續約這件事情,很簡單也很複雜。單純的點在於,Baynes並不是什麼炙手可熱的FA,不至於會有什麼球隊捧著大把銀子來搶,上一季平均上場時間9.3分鐘,3分2籃板的成績,加上27歲的年紀,看不出來有什麼大爆發的可能,相較於老鄉Patty Mills,在市場上的詢問度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更重要的是,在馬刺開出了Qualifying Offer之後,Baynes成為了受限自由球員(RFA),可以任意跟進其他球隊的報價。加上打從一開始雙方都有共識繼續合作,郎有情妹有意,薪資空間也不是問題,照理說應該很快就解決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事情發展卻出乎意料,首先馬刺在6/30執行了Austin Daye的球隊選擇權,讓他的下季合約生效;接著Patty Mills突然發現的肩傷讓他必須接受手術同時休養七個月,卻也讓嚇跑了諸如紐約尼克之類的潛在買家,而和馬刺續約三年;Boris Diaw不意外地續留,而最後七月中簽回Matt Bonner成了最後一根稻草──馬刺的球員名單中有保障約的人數已經來到14人,而過去慣例是為了保持名單彈性,不輕易帶滿15人──因此Baynes的去留就變得很尷尬。而打從暑假一開始就跟隨澳洲隊集訓世界盃的他,似乎也想藉由世界盃的出賽拉抬身價,就這樣耗過了七月跟八月。然而,現行CBA規定,7/23之後,球隊不得單方面撤回Qualifying Offer,必須經由球員同意才行。因此,馬刺縱使(如果有的話)想要跟Baynes分道揚鑣,卻也無法主動分手,而Baynes這邊在足夠吸引人的合約沒有出現之前,也不會輕易簽下去。更別說其他球隊即使有興趣,在RFA的身份之下,也只能試探性地詢問。因此世界盃結束之後,照理說本來應該早早續約完成,卻始終傳來一些花邊傳聞:一下馬刺開價Gustavo Ayon,然後接連試訓了Earl Clark和Michael Beasley,加上老是被拿來抬價的Ray Allen傳言。另外Baynes則傳出探詢海外機會,這都是在雙方的僵局之下,出現的合理動作。這段時間最明顯的進展,是馬刺從暑假初期的「一定會帶回Baynes」到開始放話「不排除先簽後換」。的確,如果有球隊能夠提供一份Baynes滿意的合約,又願意出個哪怕是一兩枚二輪籤給馬刺,或許我們就會看到他琵琶別抱。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序進入九月,雙方依然在友好的氣氛下緩慢地處理合約上的兩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Baynes留下的機會越來越高。除了各隊陸續將訓練營名單底定之外,CBA也規定,球隊開出Qualifying Offer之後,一旦到了10/1,則該球員就不能與其他球隊簽約(不過球隊可以選擇延長此期限,最多到3/1),太陽隊的Eric Bledsoe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和球隊續約完成的。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Baynes身上,最終雙方各退一步,馬刺開出了2.1M年薪的一年約,讓Baynes能夠回陣中開始他的第三個NBA球季。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平心而論,能夠以這樣的價碼帶回Baynes是個很不錯的選擇。馬刺需要有長人在漫長的季賽中保護Tim Duncan。而Boris Diaw夏天又在世界盃打到最後,雖然因此省去了季前減肥的時間,但該休息的也是少不了,而剩下的長人中,Jeff Ayres一直在考驗馬刺迷的耐心、Matt Bonner還是留下來當作祕密武器比較好,與其到時候急就章地簽新人,不如留下已經對系統熟悉的Baynes。

有沒有發現少了一個名字?對,彷彿要證明這個簽約是正確的決策一般,Tiago Splitter在訓練營的第一天就右小腿受傷告退了,目前傷勢不明,要7-10天之後才會有進一步檢查。大概是看到Diaw還在法國玩心生不平於是啟動自爆裝置休息吧。